(攝於2010年,我在拉薩租車遊)
在出發前該介紹我的旅程主角--單車 (牛只是配角)誠然,我並非資深單車友,甚至蘊釀這旅程時並未擁有過自己的單車
一切是由「零」去預備的……
多年來只是假日租車(hire bike)的玩樂
我第一部單車是申請信用卡的贈品
當然如同其他贈品一樣,免費貨色不能要求太多
有關這台小摺車的簡單Spec:
16"輪徑
全鐵車架
彈簧式後避震
Shimano SIS 6速……
16"輪徑
全鐵車架
彈簧式後避震
Shimano SIS 6速……
此鐵制小摺車軟架,上山唔夠力,直路唔夠快
性能只是一般,用16"輪徑去旅行的壯舉留待其他高手去做
但作訓練之用,它是無庸置疑的,踩車技巧、路面經驗、體能訓練
每次操車看著眾人絕塵而去
倦了便停下,一次、兩次、三次……慢慢逐漸追上大家
倦了便停下,一次、兩次、三次……慢慢逐漸追上大家
提升體能、磨練意志,為長途旅行而準備
上緊伯公坳,全程1:6斜度是前所未有的挑戰
7月29日,第一次到頂的那刻,心跳快將停止了直到出發前個半月,終於購入這次旅行用的單車
為了應付嚴苛的環境、粗野的駕駛,我對戰友的要求很高
選購時權衡了很多因素
- MTB(Mountain Bike) - 較RB(Road Bike)重,但負載能力及強度較高,適合重裝長途路線
- 26"輪徑 - 較常見之尺寸,沿途找補給物資會較易
- 3x10速 - 負重上斜真的需要用盡這齒輪比
- 油壓碟剎 - 較重、易壞,是它的壞名字,但重裝下輕鬆控制煞車力,非油碟不可
- 前叉避震 - 長期以手腕支撐體重容易勞損,這把手高度調整合適的騎乘姿勢
- 厚座墊 - 舒適比重量遠遠重要
甚麼的單車最適合,沒有一定的答案或公式
網上很多理論只能道聽途說,最終是要按個人需求、習慣、旅程性質去決定
我不熟悉單車,但最少我了解自己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